网站首页
本院概况
本院简介
政府授权设立机构
企业荣誉
企业愿景
院景院貌
视频中心
重点部门
组织架构
专家团队
院专家组
青年专家
业务板块
城乡规划
勘察设计
检测监测
工程监理
可再生能源
绿色建筑研究
特种施工与古建筑保护
建筑设计
图纸方案审查
全过程工程咨询、造价咨询、司法鉴定
新型建材
设备开发
净科云
重点案例
勘察设计案例
检测监测案例
工程监理案例
房屋安全鉴定
特种施工与古建筑保护案例
绿色建筑研究案例
全过程咨询、服务案例
建筑设计案例
科技研发
科研成果
科研奖项
企业党建
企业文化
文化生活
学习培训
EXPERT
栾景阳
栾景阳 1982年元月大学本科毕业,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质量认证审核员。科研成就 主持完成十五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获省、厅科技进步奖十一项,其中: 1、负责完成的”小康住宅关键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1997年被列为河南省十九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之一,1999年通过省科委鉴定,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全省推广近100万平方米,2000年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组织完成的”门窗幕墙检测装置研究“为国内领先,该装置列为国家五个法定检测单位之一,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负责组织完成的”采暖散热器热工性能检测桩值得研究“属国家领先,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正在承担的省部级建筑节能项目3项。主持编制4项河南省地方标准。 (1)《河南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规则》BJ41/041-2000 (2)《加气砼屋面保温施工验收工程》YJG36-99 (3)《地面辐射采暖及建筑给水公共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T040-2000 (4)《推出法测定砂浆温度技术规程》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 负责建立了河南省建筑机械设备检测试验室和建筑节能检测试验室,开展对全省塔式起重机、电梯、施工降机、砼搅拌机、砼搅拌站、建筑卷扬机、门架式起重机和桥式起重机等建筑机械和设备的检测。多次参加国家建筑机械和设备许可证发放检测和审查工作。掌握全省建筑机械设备的生产和发展状况,了解国内外建筑机械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和检测技术,可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和检测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为全省举办的10次建筑节能技术研讨班主讲节能设计标准。培训人员1000余人。 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我国中部地区建筑节能技术探讨论文在中国和欧洲联盟等十五国国防会议上发表。
查看详情
刘付林
刘付林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西南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硕士;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建筑质量监督专家;注册咨询师,注册监理师。 科研成就 参编国家行业规范4部,参编并主要完成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五部。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等三项科研项目;主持完成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计划项目——《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建设》(2007.10~2010.6)的研究工作。在《建筑技术》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
李美利
李美利 1964年8月26日出生,博士,教授级高工。先后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重庆大学。 科研成就 2006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2006年度河南省”555“学术技术带头人,获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称号。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的”高性能膨胀剂和纤维混杂混凝土的性能与工程实践“科研项目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参加的”施工期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研究“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的”FG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的研制“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或参加编制河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共5项。在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9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15篇,其它均为国内公开出版物。
杨彦芳
杨彦芳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常务副总工程师,河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站总工程师。兼任河南省科技文化遗产研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司法厅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特聘专家,河南省深基坑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 科研成就 近年来,在国内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10余篇,参与完成省科委科研项目二项和一部省级地方规程的编制工作。目前承担有省重点科技项目一项和一部省级地方规范的编制工作。 在工作中运用和发展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外粘钢、碳纤维加固、型钢组合梁托换、化学植筋和化学灌浆等当今的建筑领域前沿高新技术,并完成了20多项工程的改造加固设计。其中包括梁、板、柱的加固,墙-梁的托换改造,房屋的增层改造,托梁抽柱,商场的自动扶梯改造和房屋地基加固等一批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充满风险的设计项目,为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解决了一系列技术上的难题。 2000年首先把碳纤维加固技术引入我省,并成功地完成了洛三高速某公路桥50米预应力大梁的加固设计和施工,填补了我省在该项加固技术方面的空白。 近两年,先后完成了20多项工程的质量事故鉴定工作,由于在鉴定中做到了论据充足,原因分析透彻,责任划分准确,结论公正,得到了被鉴定双方的共同认可和一致的好评。
常新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6年于郑州工学院土建系工民建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长期从事建筑工程设计、检测、鉴定、加固等技术工作。 科研成就 近年来共取得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0余项,其中1项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6项获得河南省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参与编制国家行业标准3项;河南省地方标准4项;技术导则一项。 先后主持参与郑州天燃商厦、洛阳东都商厦、鲁山养老院火灾;濮阳华龙区都市文苑小区18号楼天然气爆炸;南阳工程中使用”瘦身“钢筋;郑州商品混凝土中使用黄河面沙等重要工程的检测鉴定工作80余项;主持完成了郑州锦锈家园住宅小区5#楼等40余项工程的加固设计与加固施工。每年审批数百份工程检测、鉴定、加固方案等技术报告。
李建民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河南省司法鉴定人执业资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成员、河南省建设资源节约暨建筑节能专家委员会专家、河南省墙体材料行业协会特聘专家和河南省大型项目消防设计复核和竣工验收专家组成员。 科研成就 参加建设部《小康住宅工程示范楼》项目研究、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小康城乡住宅关键技术--建筑节能体系研究》、《建筑物的安全检测与预报研究》等科研项目;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建筑室内辐射污染控制与改善关键技术研究》和《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省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多项。 参编河南省建设工程标准《混凝土多空砖建筑技术规程》DBJ41/T063—2005等8部。 主持编写《农村建房技术百问》、《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指导手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指导手册》、《河南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手册》(应用常识篇)。
冯勇
冯勇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电子技术与自动控制专业。业务方向:室内环境检测技术及仪器设备、建筑机械安全监管技术及仪器、建筑结构检测仪器。 科研成就 1990年-2000年,建筑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建筑幕墙性能检测设备控制系统研发。 2001年-2017年,主持、参与了组合式大型和系列环境测试舱设备、DSZ型组合氡室、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工程测试实验平台,建筑工程机械安全生产数字化监管系统及设备,门窗、散热器检测装置、WJJH-5型外加剂生产线以及系列建筑工程现场检测仪器。 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项,主持河南省高新产业化项目1项(”建筑工程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仪器产品及检测设备产品化)等,创新研制了组合式大型和系列环境测试舱设备、工程结构无线传感监测仪器; 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 主编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测试舱》JG/T344,参编行业标准《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监管系统应用技术规程》JGJ332等5项; 获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3),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5项排名第1); 曾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1项排名第1,3项排名第2),河南省科学进步三等奖(2项排名第4);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奖励1项。
许录明
许录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学历,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师、桥梁检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监测、检测鉴定等研究和实践工作。 科研成就 主要科研成果:《土钉技术在基坑边坡支护中的应用研究》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郑州市郑东新区CBD1号公共停车场勘察及基坑设计》中石化勘察设计二等奖,《郑州金城时代广场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基坑设计及岩土工程反分析》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三等奖等。作为主要参与人或审核人已经完成和正在编制的地方规范有9项,主要有《三轴水泥土土搅拌桩帷幕技术规程》、《建筑基坑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安全性鉴定技术规程》、《河南省基坑支护设计文件编制标准》、《海绵城市设计规范》等。发表论文十几篇。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页面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17732号-3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907号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丰乐路4号 联系电话:0371-63933067 邮编:450053 邮箱:hnjkyxxzx@126.com